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
返回首页
主页 > 医院新闻 >
不是近视却看不清?频繁眨眼、畏光……

  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统计,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约为21%~30%。据我国现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干眼的患病率约21.0%~52.4%,患者超3.6亿,相当于每 5 个中国人中就有 1 人被干眼困扰,同时有6.66%~41.6%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干眼问题。当干眼症从“老年常见病”变身 “数码时代流行病”,这场无声蔓延的“眼表干旱”,正在向每个年龄段的人群发出警示。

  一、  身体发出的“干眼警报”

  办公时的眼睛干涩

  屏幕蓝光不断刺激眼表,眨眼频率不自觉降低。随着工作时间拉长,眼球表面像蒙了层砂纸,每一次转动眼球都伴随着摩擦感。

  学习时的视线模糊

  长时间盯着黑板或课本,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而光线不佳、坐姿不当等因素,更让眼表雪上加霜,需要用力眨眼才能勉强看清。

  关灯玩手机时的酸痛

  黑暗的卧室中,手机屏幕的冷光格外刺眼,这是眼睛最脆弱的时刻。在低照度环境下,眼睛为了适应屏幕亮度,睫状肌会持续收缩,泪液分泌却不断减少,这种感觉会转化酸痛感。

  二、  揭开“眼干”的医学面纱

  眼睛的健康依赖于泪膜的正常运作,泪膜由脂质层(防止泪液蒸发)、水样层(为眼表提供水分与营养)和黏蛋白层(让泪膜紧密贴合眼球)构成。

  当泪膜结构失衡,干眼症随之发生。其主要分为泪液分泌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前者常因年龄增长、药物副作用等,导致泪腺分泌功能下降;后者多由睑板腺功能障碍、低湿度环境引起,泪液蒸发速度显著加快。

图源网络

  三、  揪出隐形的“干眼推手”

  1. 不可忽视的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泪腺机能逐渐衰退。50 岁以上人群中,干眼症患病率显著升高。而女性在

  更年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剧烈波动,波及泪腺的正常运作,使泪液的质与量出现异常。

  2. 数字时代的用眼陷阱

  当我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时,眨眼次数会锐减,使泪液无法均匀涂布在眼表,加速泪膜的蒸发。而且,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能直接穿透眼睛的屈光系统,对眼表黏膜细胞造成慢性损伤。

  3. 环境与习惯的叠加伤害

  在空调房内空气持续制冷、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眼部感染蠕形螨、过度依赖眼药水等,都容易破坏眼表微环境,使眼睛受到干眼症的侵袭。

  四、  干眼症如何治疗?

  1.轻度干眼症,以基础护理为主

  人工泪液补充:模拟天然泪液,根据干涩频率滴眼,每天 3-4 次为宜,快速缓解干涩感,同时为眼表提供润滑和保护。

  优化用眼习惯:严格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 20 分钟,看向 20 英尺(约 6 米)外的物体,保持 20 秒以上。

  2. 中重度干眼症,需医学干预

  超声雾化:将药液通过超声振动雾化成微小雾滴,直接作用于眼角结膜,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增强药物疗效。

  强脉冲光: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睑板腺按摩或强脉冲光治疗,疏通堵塞的睑板腺,促进脂质排出,减少炎症因子。

  泪液保存手段:对于泪液分泌严重不足的患者,可采用泪小点栓塞术,减少泪液排出,延长泪液在眼表的停留时间。

  五、  干眼症如何预防?

  1. 优化生活环境。室内保持适宜湿度,空调房可在风口放置湿毛巾,缓解空气干燥。户外风沙大、紫外线强时,佩戴防风镜或太阳镜,减少外界环境对眼表的刺激。

  2. 养成健康用眼习惯。控制电子设备使用,睡前 1 小时远离手机、电脑,减少蓝光对眼表的损伤。规范佩戴隐形眼镜,合理使用眼药水。

  温馨提醒:若出现持续眼干、异物感超过 2 周,或伴随视力波动、角膜刺激征,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眼表综合分析。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眼表损伤风险,通过规范治疗实现泪膜功能重建。

· 眼科疑问:
可  在线咨询  值班客服
或拨打  0512-33333333  咨询电话


热点关注
热点关注
更多
· 不是近视却看不清?频繁眨眼、畏光……
更多
· 我院党员会议聚焦八项规定与医者使命
更多
· 7月名医坐诊通知
更多
· 高考成绩出炉后填志愿or参加体测?
我院专家
我院专家
宋鄂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姑苏卫生领军人才,从事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近40年,任中国眼科医师协会常委

杨勋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率先将眼内窥镜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严重眼外伤的手术治疗并积极推广该新技术

点击查看更多专家
更多


医院地址: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苏大北校区门口
咨询电话:0512-33333333
版权所有:苏州理想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7845号-1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苏医广【2024】第09-26-3205-508号

如有眼科疑问,请点击咨询